当前位置:首页>乡村振兴

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首创全国智能养蚕箱 颠覆传统养蚕产业

时间:2025-11-12   来源:本站   编辑:程超

本网讯(通讯员:杨小林)近日,坐落于岳西县的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传来重磅消息,该校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创智能养蚕箱正式投入试用,凭借多项核心技术革新,成功攻克传统养蚕产业中的诸多痛点,为蚕桑产业标准化、集约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标志着我国蚕桑养殖领域迎来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突破。

岳西县作为我国蚕桑产业的重要产区,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,但长期以来,当地乃至全国的养蚕产业都受限于传统养殖模式的诸多弊端。“传统养蚕对环境要求极高,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蚕病爆发,而且人工调控效率低、成本高,很难实现规模化量产。”岳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传统养蚕模式下,农户需投入大量人力实时监测环境、调整温湿度,且养殖效益受天气、环境等自然因素影响显著,产业发展始终面临“看天吃饭”的困境。

image.png 


image.png 

深耕农产业技术帮扶与研发多年的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,敏锐洞察到产业发展痛点,组建专业研发团队,结合岳西蚕桑产业实际需求,历经多次试验改良,最终成功研发出全国首台智能养蚕箱。该设备以“全维度环境精准调控”为核心优势,实现了养蚕过程的智能化、标准化管控。

在智能养蚕箱研发实验室,研发团队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设备的核心技术亮点。设备集成顶盖上搭载了温度、湿度、光敏和氨气一体化传感器,如同为养蚕箱配备了“智能大脑”,可24小时实时捕捉箱内各项环境数据,并同步传输至控制面板。“我们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蚕生长的最优环境参数,控温装置能将箱内温度稳定控制在25℃的适宜区间,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蚕生长迟缓或患病。”该负责人介绍,设备选用适配蚕生长特性的黄色LED节能灯,将光照强度精准调控至80lux,既满足蚕生长对光照的需求,又能有效节约能耗。针对蚕粪发酵易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的问题,设备侧壁底部的通风装置可根据传感器监测数据自动启停,及时排出有害气体,保障箱内空气流通,从源头降低蚕病发生概率。

image.png 

据了解,智能养蚕箱的研发不仅依托该校在农业技术领域的积累,更得到了当地农业部门和蚕桑种植户的大力支持。研发过程中,团队多次深入养蚕基地调研,收集农户实际养殖中的问题和需求,不断优化设备性能。目前,该设备已在岳西县部分养蚕基地开展试用,初步数据显示,采用智能养蚕箱养殖的蚕,存活率较传统模式提升15%以上,养殖周期缩短约10%,且蚕茧品质更优,单个蚕茧丝长增加5%左右。

“智能养蚕箱不仅降低了养殖门槛,让新手也能轻松掌握养蚕技术,更实现了集约化养殖,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养蚕模式的1/3,非常适合小规模农户和规模化养殖基地使用。”试用农户王师傅对设备赞不绝口,他表示,以往养蚕需要时刻守在蚕房,操心温湿度和通风,现在通过智能养蚕箱的控制面板就能实时查看各项数据,设备自动调控,省时又省力。

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校长表示,该校始终坚持“科技赋能农业,服务地方产业”的办学理念,此次智能养蚕箱的研发成功,是学校产学研融合的重要成果。下一步,学校将根据试用反馈进一步优化设备性能,推动设备规模化生产和推广,并计划开展智能养蚕技术培训,帮助更多农户掌握智能化养殖技术,助力蚕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业内专家指出,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首创的智能养蚕箱,打破了传统养蚕产业的技术瓶颈,为我国传统农业向智能化、标准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“岳西样本”,其推广应用有望推动全国蚕桑产业实现提质增效,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价值。


二维码
微信扫码分享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