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文明实践

“红土育红榴 江财铸同心”——江西财经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实践

时间:2025-11-12   来源:本站   编辑:程超

本网讯(通讯员:徐芷栅 金曲乐)十一月的井冈山,层林尽染间仍激荡着红色脉动,八角楼的灯光穿越时空,照亮了一场跨越民族与学院的初心之旅。117日,江西财经大学20个学院的114名师生齐聚革命圣地,其中涵盖汉、回、维吾尔、哈萨克等8个民族的青年学子,以沉浸式研学+深度交融的方式,在红土大地上厚植红色基因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image.png 

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的信仰之光——在现场教学中照进心田。师生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,走进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,在“一根灯芯”的故事里感悟信仰力量,在墙上留存的弹孔前触摸烽火岁月。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,全体师生庄严肃立,敬献花篮、默哀致敬,各民族学子共同诵读革命家书,用铿锵誓言传承英烈精神。“以前在课本里读到井冈山斗争史,如今站在这片土地上,才真正理解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’的深意。”来自维吾尔族的学子热合麦感慨道,不同民族的先辈都曾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,这份共同的记忆是民族团结最坚实的根基。

image.png 

革命精神研学实践体验——红色基因与民族情谊双向交融。在三湾改编情景模拟课堂上,各民族学子先听革命英雄故事,再识“支部建在连上”的关键人物与历史细节。随后以班为单位,取班名、喊口号、画队旗、排队形、共唱队歌。各民族师生围成一圈,把“团结”“跟党走”写进口号和旗面,歌声响起时,不同民族的嗓音汇成同一节拍,一颗“民族团结心”在教室里悄悄拧紧。当哈萨克族同学把“民族团结”写进模拟决议,大家真切感到:原来“改编”改的是散漫,留下的是凝聚。教室里没有硝烟,却把1927年枫树坪的雨夜搬进了心里。

image.png 

共享“忆苦思甜红军饭”——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相互尊重。篝火晚会上,汉族的民歌、维吾尔族的舞蹈、回族的曲艺轮番上演,欢声笑语中打破文化隔阂;分组研讨时,各民族学子围绕“红色精神如何赋能民族团结”“青年一代如何担当复兴使命”等话题各抒己见,思想的碰撞让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。来自财政税务学院的哈萨克族学子阿克飞丽说:“这场研学让我明白,我们不仅是不同民族的个体,更是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一份子,革命精神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密码,民族团结是我们共同的奋斗底色。”

image.png 

一次井冈行,一生井冈情。为期数日的研学实践中,江西财经大学的师生们以红土为课堂、以历史为教材,在红色传承中深化民族认同,在并肩奋斗中凝聚同心力量。正如井冈山的映山红与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相映绽放,114名师生带着收获与感悟返程,必将把在红土大地上汲取的精神力量,转化为维护民族团结、勇担时代使命的实际行动,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春奋斗中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,书写“红土育红榴 江财铸同心”的时代新篇章。


二维码
微信扫码分享
相关推荐